党史学习教育

我院客座教授罗怀臻作“万泉名家”讲座

发布日期:2023-06-07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6月6日下午,我院“万泉名家”讲座第八讲开讲。当代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总监、一级编剧、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我院客座教授罗怀臻应邀以《我在故我思一我看中国戏剧的百年变迁》为题作专题讲座。讲座前,学院党委书记李必友,党委副书记、院长尹晓东会见罗怀臻教授并亲切交谈。讲座由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娟主持,学院中层干部、教研室主任和教师代表参加。

image.png


罗怀臻教授以“戏剧文学”为坐标原点,时代发展为横轴,创作分析和经验感悟为纵轴,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学习体会入手,围绕新时代戏剧中“值得深思的问题”、“地方剧种高度同质化”、“中国戏剧文学数字化发展”、“新时代的戏剧的现代表达”等方面,展开了对作品、社会、人文、性灵的解读,阐述了他对戏剧如何在剧场时代向演播时代的转变中贯彻落实“两创思想”、“双百方针”、“二为方向”的思考。他认为,每个人的生命气质、生命体验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价值与尊严,剧作家的职责是用剧本阐发文学思考、用戏剧形式表达人的意识感知,戏剧文学的核心价值正在于记录一个时代的人性自我表达与生命流露。面对新时代的诘问、过滤与升级,面对新的传播介质与依托的变化影响,新时代的剧本创作不仅要有文学的表达,也要承担起艺术的表达,要赋予戏剧文学演出的、空间的概念,在多样态的演出空间中寻找到自己的表达策略。他强调,“新时代”不仅表示一个时间概念,更代表一种价值观。新时代的剧本创作需要融会贯通中华古代文化传统、西方现代文明传统、中国革命文艺传统,剧本创作者不能与时代违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戏曲的美好时代即将到来。戏曲的现代化并不存在一个预设的固化目标,它是一个展开的过程,需要坚持戏曲艺术思维,广泛吸纳现代艺术的营养元素,借鉴西方舞台艺术有益经验,对戏曲传统表现方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戏曲才能在与时代同行时、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出表现当代生活的最佳艺术呈现方式,把古代的故事讲给现代人听、把革命故事讲给年轻人听、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人民听、把现代故事讲给未来人听,才能够把戏曲故事讲好。

image.png

image.png

学院科研处处长吴新苗教授在总结中表示,罗怀臻教授始终是时代的在场者、参与者、表达者和建设者,不断感受时代的变化,文化风气的演进,并在作品中充分体现,这是罗怀臻教授灵感不枯竭的重要原因。戏曲一直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讲述中国故事,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新时代戏曲艺术的发展,需要与新时代同生共长,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践行戏曲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